不去回答人們的問題有許多好處
我一直學習着不 去回答人們的問題,從中獲益良多!我會讓人們發問(及/或說:「聖經會幫助解答這點,請繼續讀下去」),或是說:「以後的故事會回答這點。」
我發現我們不回答問題時,便能讓重要的問題在人們的腦海中徘徊,他們會不斷反覆思索這些問題。因此,當我們真的回答「人們對這個故事會有什麼疑問」這個問題時,我們會得到多達20個問題(詳情請參看 – 六個帶領討論問題的方法)。有些問題可能無法回答,但這也無傷大雅。例如在醫治瞎子巴底買(可十46-52)的故事中,巴底買為何稱耶穌是「大衞的子孫」?又「他之前如何得知耶穌這個人,他為何用這個特別的名字」?我們可能已有一些答案,但因為聖經沒有明確說明,這只算是一些可能的答案。不過,思考這些問題卻令我們日益感到好奇,想知道神如何在人們的生命中動工,我們更因此認識到神所做的遠比我們知道的多。這提醒我們要不住的禱告,祈求神在我們朋友的生命中也這樣動工。
在提出20個問題後,你將會發現有一兩個問題會在每個人心中縈繞不去。許多時,我們會思索這些問題數週甚至數月之久,而當中的過程會使我們成長。
在澳洲藍山一個週末故事營中,我們學習創世故事。我問道:「創世故事說『有晚上有早晨』,而不是我們自然而然說的『有早晨有晚上』,你認為這是否有着深遠的含義?」翌日,一位六十開外的男士趕着來到我面前說:「我相信我已想到一些答案。我認為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事物,但人生的要義是學習從神的角度看事物。從祂的角度來看,黑暗就在這兒,祂創造了光,事實上應是光。黑暗之後便是生命和希望的到來,因此,這是聖經應有的說法。」
請放鬆下來,不要為未能回答人們的問題而耿耿於懷!
請注意:
在西方「後現代」社會,人們對無法解答的問題所產生的那種尋幽探秘的想法,往往喜愛有加,對那些似乎已有一切答案的事物卻感到厭煩。
若問題與一些字眼如「會堂」、「安息日」或「拉比」的含義有關,你可以選擇在故事中使用「猶太人敬拜的地方」、「休息之日」或「教師」等對應字眼,而更好的做法是在故事開始前的簡介解釋這些字眼。